华誉能源推广空气源热泵供热应用超千万平米

admin 2022-10-12 公司新闻 682 0

  华誉能源推广空气源热泵供热应用超千万平米随着供暖季的结束,北科建华誉能源也圆满完成空气源热泵供热任务。根据最新统计,华誉能源推广空气源热泵供热应用已超1000万平方米。

  北京市主要依赖天然气进行供热,供热占比达到了93.6%。面对化石能源的大幅度消减,北京市供热系统必然发生颠覆性的变化,对供热系统需要重新构建。而现在仍然以煤炭为主要供热能源的地区,供热系统的重构更是不可避免。未来各种终端能源消费将主要依靠电力,在逐渐提高绿色电力(供给侧)的同时,还必须优化电力消费(需求侧)的形式。

  电力供热主要有两种方式:电力直接供热和以电力驱动的热泵供热。未来的供热系统,将以大型“蓄能+”为中心热源,以各类“热泵+”和“太阳能+”为分布式和分户式热源。

  电力直接供热,包括普通电锅炉和蓄能电锅炉。普通电锅炉显然不可取,未来供热的主要能源利用形式应该是“蓄能+”,通过储能将多余的、废弃的能源充分地利用起来。

  “+”后面的内容应该因地制宜,可以是电锅炉,主要利用多余的、用不了的电,如风电、光电、低谷电等,也可以是光热和各种工业余热以及各种热泵,如电力、钢铁、有色、食品、纺织等各种工业余热以及各种生活余热、数据中心余热等。大型的“蓄能+电锅炉”和大型的“蓄能+工业余热”可以部分替代现有的热电联产、区域燃煤(气)锅炉房等大型市政集中供热热源,成为城市基础设施的一部分。这种供热方式不仅有利于电网的稳定与平衡,解决余热不稳定问题,还可以充分利用多余的、废弃的能源和现有的市政集中供热管网。

  热泵可以利用自然界一些免费的低品位能源,以少量的电力作为驱动,可以大大提高电力利用效率。由于热泵的出水温度与热泵能效的反关联不能太高,无法作为市政集中热源,但它是分布式和分户式热源的理想选择。

  传统的热泵供热技术,如地源热泵、再生(污)水源热泵以及余热热泵,能源利用效率高,运行工况稳定,但都要受到资源条件限制,无法大规模替代燃煤锅炉和燃气锅炉。而空气源热泵,由于空气是无处不在的,其应用基本上不受自然条件限制,具备大规模替代燃煤锅炉和燃气锅炉的潜质。

  未来供热系统将形成以大型“蓄能+”和空气源热泵为主,各类其他热泵和太阳能、地热能为辅的多能互补新局面。大型“蓄能+”作为中心热源,空气源热泵作为分布式热源,将成为供热系统的基础热源和主导热源。

  2011年,北科建华誉能源开始研发用于替代燃煤锅炉的大功率空气源热泵,经过了十余年的实践与发展,华誉能源空气源热泵已经完全具备替代锅炉的能力。目前,华誉能源正利用市场推动空气源热泵的发展和应用。(胡永逵 张军)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宫课堂”第三课定于10月12日15时45分在“天宫”开讲。

  十年来,我国的“大国重器”亮点纷呈,创新成果世界瞩目。记者了解到,白鹤滩水电站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不仅单机容量排名世界第一,还实现百分之百国产化,研发、制造、安装带动了我国水电装备全产业链的升级换代。

  “天宫课堂”第三课定于10月12日下午15时45分开始,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将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

  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代方银教授团队完成家蚕大规模种质资源基因组解析(“千蚕基因组”),在全球首次绘就家蚕超级泛基因组图谱,并率先实现了家蚕这个物种遗传信息的数字化——“数字家蚕”。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空间站梦天实验舱已于9日按计划完成了推进剂加注。

  肇始三江、脉承金陵,120年来,南京农业大学师生着力推动农业科技领域“迭代式”关键研究。

  航天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每一次航天发射、每一次航天科技成果的发布,都能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板上发电、板下牧羊”,塔拉滩的变迁让人惊叹,蓝色的光伏海洋,绿色的重生牧场,白色的成群绵羊……这一切,构成了塔拉滩的绿色生态风景线

  项目于2021年初开始建设,工期910天,建成后将有力提高河北省医疗服务保障水平,改善民生福祉。

  截至2021年末,从业人员超过398万人,同比增长18.5%。地理信息产业通过“数实融合”,不断催生出新服务、新业态,成为各界看好的“时空信息新基建”。

  数字医疗游戏不仅可以引入最新的软硬件技术,还具有操作简便、互动性强等优势,有利于创造适合特殊患者的全新应用场景。

  夸父逐日,是无数中国人自幼耳熟能详的神话。今天,神话正在变成现实——中国综合性太阳探测卫星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夸父一号”正在试图揭开太阳的神秘面纱!

华誉能源推广空气源热泵供热应用超千万平米

  喜迎二十大|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工作者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题: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工作者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天眼”望星河、“蛟龙”探深海、“高铁”驰神州、“5G”联天下……实践证明,我国自主创新事业是大有可为的,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是大有作为的。

  国家发出强烈信号,澳门科研人员的能力被充分肯定,这必将鼓舞澳门科研人员努力在新时代为国家作出新贡献、创造新价值。

  中国综合性太阳探测卫星“夸父一号”发射成功 卫星以“一磁两暴”为科学目标开展观测

  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搭载了全日面矢量磁象仪、莱曼阿尔法太阳望远镜和太阳硬X射线成像仪三台有效载荷。

  刘玮说:“这是对我在新发传染病研究领域所取得成绩的肯定,也是对我的一种鞭策,激励我在新的起点上砥砺前行,勇攀科学高峰。”

  2022年6月17日,一则消息引来全世界关注的目光:中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下水命名,这是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母,采用平直通长飞行甲板,配置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满载排水量8万余吨。

  10月7日傍晚,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的三峡水库生态蓄水达到155.08米高程,与夏季腾库最低水位145米相比,提升了10米以上。

  日前,北京市市场监管总局批准成立国家商用飞机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更好地发挥计量对商用飞机产业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作用。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