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被视为中医中的一种不良状态,是指在体质上缺乏阳气并伴有湿热、固滞、水肿、痰津等症状。湿热和沉积在室内空气中会导致发痒、臭味、疲劳和其他体质状况,特别是夏季,湿气会变得更加明显,因此,减少湿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传统中医常常在治疗湿气时采用药物和膳食调理。最常用的药物是桑枝、茯苓、知母、白术、马齿苋、枸杞子等,它们的药味干清且有毒性,可以抑制湿热中的湿气,净化室内空气,同时有助于改善病症。
在治疗湿热和湿气时,中医除了运用药物抑制湿气外,也会注重膳食调理,例如推荐患者多食用生姜、芹菜、竹笋、百合、蜂蜜、枸杞等食物,这类食物可以清热解毒,消除湿气,也可以预防发生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等病症。
另一种常用的手段是以植物精油或某些独特的草药作为概念,精油或草药可以有效地抑制湿气,并能净化室内空气。此外,还可以使用金属、煤油灯和蜡烛在室内空气中改变气压来排除湿热,由此凍結所有湿气,也可以使内部空气乾爽。
运用传统中医药品祛风除湿还可以调和身体的五脏六腑机能,促进经络的畅通,从而防止湿热的生成和聚集,防止室内空气中湿气的聚集。
传统中医把药膳分为两种,一是单味,一是复合味。单味的药膳,如木通、桑枝、茯苓、知母和白术等,可以清肺祛暑,降温去热、清热解湿,如桂枝、白术、枸杞、黄精、桔子等;复合药膳则可以根据患者体质及临床症状选用,如枸杞四物汤、当归二陈汤等。
使用这些药膳可以祛除湿气,抑制湿热,净化室内空气,预防湿热症状发生,促进两阴两阳的调和,达到改善病症,增强身体抵抗力的目的。
但有时,因个人不同,无法仅靠药膳来祛风除湿,尤其是在湿热天气中,祛风除湿的效果明显的不太好。这时,可以通过一些特殊措施来缓解湿气,如除湿膜和加湿器,以及特殊的室内装饰,可以有效地抑制湿气的大量积聚,使室内空气乾爽舒适。
综上所述,祛风除湿是一项重要的中医法,可以显著地减少室内空气湿度,解决室内空气潮湿引起的发痒和呼吸道症状,改善体质,提高了人体的抵抗力。除了药物祛风除湿之外,应通过采取特殊的装修措施,结合正确的膳食调理,达到更好的祛风除湿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