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湿胃苓汤的疗效及加减方法

admin 2023-05-25 公司新闻 1264 0

  除湿胃苓汤,是我国传统医学针对湿热证型患者所普遍采用的一种中药处方。该处方由三味药材组成,苓及白术用于除湿热,茯苓以益气生津、化痰和润肠通便有功。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除湿胃苓汤对湿热证型患者的疗效日趋出众,加减,以改变药性,更好地符合病人需求,从而起到更佳的疗效作用。

  除湿胃苓汤主治湿热证型患者,其包括感冒发热,湿热盛行的成年人和儿童,尚多痰的肺病患者,湿热型咳嗽,胃部湿热、呕吐,低热发热,肝郁胆汁淤滞,肝热胆结石,胃食积,胆汁败血等。通过加减的方式,使得该药物的治疗更为全面,针对性更强,服用除湿胃苓汤,有降热、止咳、润肠、凉血、清热利尿等作用。

  一般来说,在除湿胃苓汤中,除主药外,还可配入适当的辅治药,以增强对疾病的治疗效果。其中,最常被使用的主药是苓白术,它的功能主要是除湿通经,行气暖胃清热,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可用来治疗肝郁,肝热盛行,胃痛,咳嗽,苔黄腻等病症。而茯苓为补气养血定喘化痰之药,故茯苓也是除湿胃苓汤中必不可少的药材。

  除了苓白术与茯苓之外,除湿胃苓汤还可以根据病情加减其它药材,使除湿胃苓汤更完善,更有针对性。凡是在除湿胃苓汤中加入的药物,都可分为温补性和清凉性的药材,而这也是服用除湿胃苓汤的关键所在。

  温补类药物可根据临床症状选择使用,其中不失为滋补血脉,补气益智的安神定魂之品,功效卓著。蜀椒的加入,既能起到除湿补血,驱寒作用,又可以温中降热,调整周天阴阳,驱邪令气血运行。决明子以温中清热,下气止渴,止咳平喘,清热利尿,祛风除湿,减轻经血阻滞等症为主,对治疗湿热证型患者有卓著作用。真参具有补脾益肝,健脑益肾,の神定魂功效,也应用于治疗湿热证。

  清凉性药物则有石膏及橘皮,它们有清热止渴,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的功效,分别可用于清热止痢,止咳化痰,利尿通便,润肠通便等病症。此外,还有配伍清热痰津,健脾清热,河蚬止渴,桑寄生补血,熟地止痢润肠,芦根清热止咳,当归健肝活血,茯神补血益气,荆芥温补肝肾等具有重要的治疗作用,可根据患者的症状,加减适当的药材,从而使除湿胃苓汤更有针对性。

  以上是除湿胃苓汤的疗效及加减方法,只有根据临床症状科学的加减药物,才能助患者康复。虽然除湿胃苓汤可以根据病情加减不同的药物,但也应注意安全性,一定要遵循药物用量要求,清楚药物相互作用,避免过量服用,以保证临床治疗的安全性,给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资料:

  [1] 《中医预防与治疗》,第十七编,第一版,科学出版社,2015 年

  [2] 洪保军,《中药鉴定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年

  [3] 李明虎,《中草药鉴定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 年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